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九章权威未必就是正确的 (第1/3页)
陈星走到近前仔细查看,先看裱糊,老年间的裱糊,从裱糊上来看都是明朝的工艺,难怪就算是件赝品都有那么多的人围观,确实算是件有收藏价值的物件。 在鉴定古代字画的时候,很多人第一眼看的就是它的裱糊的工艺是不是合格,若是裱糊的做工都不过关,那么接下来就不用看了。这个是因为若是从字画本身判断一件字画的真伪这个需要很高的功底,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具备这个本事的。因此看字画不少人都是先看裱糊的。 再看这幅字的笔法,陈星点了点头,颇有徐渭的风范,甚至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了。看来应该是和徐渭熟识的朋友做的,一般的人是不可能做到这样的形神兼备的作品的。落款不错啊?印章也是没有错,都是徐渭作品应该有的特征啊。 因为自己有一件徐渭的作品,因此,陈星对明代的这位大才子还是有相当的研究的,对徐渭作品的字款等局部的特征是相当的熟悉。专业人士的眼光嘛?当然就不一样了。陈星跟着常林学十多年的书法,看这些古代字画的眼光当然和别人不一样了。 他现在几乎就可以断定,这幅《墓表赋》应该是真迹。确实只有徐渭本人才能够做出来这样的作品来。高仿应该到不了这个地步。 想到这里,精神力覆盖到整个作品之上,陈星立刻断定这幅徐渭的《墓表赋》就是真迹。绝对是徐渭徐文长本人写的东西。 得到这个结论以后,陈星心中就有了大概的结论了。徐渭的作品没有错,但是送到城隍庙会为什么会被鉴定成赝品啊。这个应该是郑大年公关的结果,郑大年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吴德章的《墓表赋》进入城隍庙会的。 虽然《草书千字文》和《墓表赋》也说不准那件更值钱。 但是人家郑大年有权利啊,有了权不用,那才是过期作废。城隍庙会鉴定成赝品的东西,一般来讲整个的古董市场几乎没有怀疑的人了。 也就是说,这幅徐渭的《墓表赋》现在已经是赝品了,不是赝品也是赝品。 因为已经有了权威的认定了嘛。所以吴德章才会当街叫卖。 千里迢迢的老北京参加城隍庙会,结果带来的古董是赝品 ,这个时候吴德章能够做到当街叫卖,而不是当场把《墓表赋》给撕碎了,这就已经是说吴德章的涵养程度已经相当的高了。换了年轻一点的,绝对是宁愿把东西撕碎了也不会当街叫卖的。 从这一点上就能够看出来刚刚入行的人和虫儿的区别了。吴德章这样的人显然就是古董行里的虫,因为虫懂得把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陈星既然心中已经断定了东西是真的了,当然不会让东西从自己的眼前溜走。 郑大年这丫的孙子虽然是有点无耻,但是也算是变相的帮助了自己一下了。想到这里陈星说:“吴爷,这件东西还算不凑合,多少钱。你开个价吧。”这话让吴德章心中一阵的惊喜。 刚才的这些来看的人可是都是自己开的很低的价格,最高的才给三千块,连这幅字的成本的一成都不到。因为东西是高仿的嘛?而且是经过了城隍庙会鉴定以后的古董,当然愿意出高价的冤大头就不多了。而让自己开价,陈星是第一个,显然陈星是非常有兴趣要买的。 吴德章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这幅画的情况大家都知道,要是陈爷你真心的喜欢的话,五千块钱拿走。”人就是那么奇怪,在有人出价到三千的时候,吴德章想再有人出的价格高一点,就立刻出手,但是现在陈星让他自己开价,五千他倒是觉得有点少了。 明朝的字画留存到现在也算不容易,五千块钱,按说价格不是太高,但是因为这=一幅《墓表赋》已经被定性为赝品了,因此,这个价格就显得高了一点。 不得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