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曹氏之变(二) (第1/2页)
鲍勋被关押到了廷尉府,不过无论是鲍勋还是诸多廷尉府的官员,对此并没有如何的担心。 鲍勋此时也算是一个名士了,世家三大法宝,鼓吹,造势,下马威。 鲍勋已经都经历了一遍了,他此时已经是天下名士之一了,他的身份,他的地位,还有现在他在朝堂之中的势力,都足以证明他不是之前的鲍勋了。 所以在廷尉府不过匆匆数天的时间,关于鲍勋的判决就下来了。 鲍勋违背了他御史大夫职责这是真的,毕竟他的好友陈留太守孙邕的确是违背了军令,而鲍勋的确是包庇了他,这件事情证据确凿。 甚至于,包括那军营令史刘曜的罪名此时都要好生查一查到底是不是真的了。 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让曹丕的脸色阴沉了下来。 正刑五岁! 说的再直白点,剃发戴枷作劳役五年,这罪过不算小了,先不说剃发代表着他这辈子都废了,戴枷作劳役五年也足以让已经年纪不小的鲍勋损失出现意外。 而这份奏折并不是激怒曹丕的缘由,将曹丕彻底激怒的缘由是,作为廷尉府查案,自然是要有有司协助调查的,也就是所谓的三官协查! 而这份廷尉府的奏折在上交到曹丕面前之前,被有司三官驳回去了,其原因是,依律罚金二斤! 曹丕知道这依的是什么法律,金赎法,倒也不算错,不过他们是不是忘记了,这所谓的金赎法的前提是,他曹丕得愿意让这个家伙活着! 有司三官以下人员交付刺奸官! 这是其一。 鲍勋已经没有活着的资格了! 这是其二。 廷尉和三官审不了的事情,他曹丕亲自审,并且他再一次动用了校事府,甚至不惜让重病的夏侯尚出兵,控制住了这洛阳城之中的守军。 甚至这件事情,直接波及到了曹氏最后的一个老辈宗亲,曹洪。 或者说,这件事情还波及到了曹洪门下的一名门客,他为鲍勋张目,也被校事府给查了出来。 从此,这件事情就彻底的闹大了。 鲍勋被直接下了死牢,曹丕一声令下,廷尉和校事府直接合作,要将这家伙的所有事情全都拖出来。 而同时,三官之下,几乎二十余名属官全都被曹丕拿下,甚至对他们的评价也出来了。 十鼠同穴! 总之,他们全都不是好人,这一次,曹丕可以说得上是暴怒了,而这个时候,朝中众多大臣为了给鲍勋求情,也是十分的不容易的。 太尉钟繇、司徒华歆、镇军大将军陈群、侍中辛毗、尚书卫臻、守廷尉高柔以及还有很多曹丕不放在眼里的官吏,直接站了出来。 他们这次不是为鲍勋辩解,也不说要让鲍勋以金赎罪。 他们直接翻起了旧账,直接将鲍勋的父亲鲍信抬了出来,想要用孝道,将曹丕压下来。 而面对这种压力,以及这种情况,曹丕也是有些无可奈何,最后将牙咬紧了,死死不松口,不过同样的他也不会将鲍勋放出去。 这一次的机会不仅仅是要对付鲍勋,而是要让鲍勋作为一个引子,为后人清理出一条道路来。 而同样的,除了鲍勋被他们强行保住之外,曹洪这个不知道轻重的家伙,此时也是留下了活口。 曹洪和曹丕有旧仇,这不假,大家也都知道,不过之前曹丕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曹丕和曹洪之间的旧仇,无非就是因为曹洪这厮比较贪财吝啬罢了。 算不得什么大事儿,曹丕虽然不算多么的大气,但是也不能因为这些事情和曹洪闹得不愉快。 毕竟见到曹洪,他也要喊一声叔父,之前曹洪犯事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真要是想要杀了曹洪,淡淡满宠就将这事儿给他办了已经。 曹丕登基之时还给了曹洪颇大的恩典。 曹丕即魏王位时,曹洪担任卫将军,然后虽然将他卫将军职责拿下了,这也是难免的,不过还给他的是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进邑千户,而且是位特进。 换句话说,位比三公。 在这个情况下,曹洪又不在外领兵,说句难听的,他在洛阳基本上可以横着走。 他贪财,敛财,哪怕干点什么事儿,曹丕这么多年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谁知道,曹洪现在已经明目张胆的开始掺和到夺嫡世家这里面了,这是真的犯了曹丕的忌讳,而此时的曹丕将曹洪直接拿下也是为了震慑众人。 让他们知道知道,或者说回忆一番,曾经一手炮制出魏讽案的那个王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