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9章 壮哉吾师 (第1/2页)
感谢160829144119003的推荐票,谢谢! 己巳之变终于告一段落,但是余波却远远没有结束。 明面上看明廷赢得了战争,赶跑了外族入侵,收复失地,但是实际上拥有百万军队的庞然大物,竟然被只有几万人的异族打到京师,这似乎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有识之士自然能看的到。 胜利让人奋起,看到了希望;损兵失地让人反刍,开始总结得失。 徐光启就是其中的一员。 徐光启上书之前,特地找来了徐铮,因为徐光启知道,自己这个学生虽然不是学富五车,但是胸中见识确实才高八斗。 徐铮完完整整的把奏折阅读了一遍,发现徐光启简直就是个改革激进分子。 在奏折里,徐光启针对明朝的军备、军事体系以及军制提出了改进意见,尤其是大力抨击了屯田制和卫所制,提倡编练新军,并全面实行募兵制度。 徐铮看完以后,说真心话不想同意徐光启的上书。 改革只能小步走,尝试着过河,步子大了,可是很容易扯着蛋的。 徐光启的步子很明显有点太大了。 徐铮琢磨半天,最后才说到,“老师,目前朝廷最大的问题是财政,改革军备、军制,募兵都是需要庞大财力才可以支撑的起来!” “怀正,你善于生财之道,在这方面为师是短板,你大可以畅所欲言!”徐光启很明显也同意徐峥的说法。 “我觉得想要生财,还是要大力振兴贸易,不仅是陆上贸易,还有江上贸易、河上贸易、湖上贸易、海上贸易等,这绝对是暴利,也是来钱最快的。”徐铮决定把徐光启的思路往贸易上引导。 其实徐铮的意思就是大力发展商业。 “你的意思就是兴商吧?”徐光启终于领悟了徐峥的说法。 “对,老师,商业兴则工业兴,工业兴则农业兴,兴一业则百业兴”徐铮的思路渐渐开阔。 脑海里如同闪电般掠过后世的一句歌词: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再观望。 “竟有这么神奇?士农工商由来已久,从未听说商业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徐铮再次说到:“士农工商一说最早见于管子,然而当初管子提出时并没有进行排位,只是纯粹的表述而已。久而久之,后人误解士人第一,农二工三,商为末。” “理由不过与商者互通有无,纯粹是依赖工农。或者认为众人皆商,而地没有任何产出,工人没有任何制造,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物资匮乏,但这些都步入了误区,没有真理理解和认识商业的巨大作用。” 徐铮缓了口气,继续解释,“商者,才能够真正改变世界!” 徐光启的谈兴也被徐铮引了起来,“你说说看呢,我还是有很多方面想不明白!” “老师,我不是否定农业为本,只是想叙述下商业的巨大作用。要知道我们的生存或者生活,无非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质量和品质。当我们自己的产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