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7章 入城仪式 (第1/2页)
“大伴,徐铮又立功了,而且立的大功!”朱由检兴奋的满脸通红,手上捧着一份报捷文书,足足看了三遍, 甚至乐的合不拢嘴,“这家伙!真是,朕得好好奖赏奖赏他!” 朱由检在大殿里不停的绕着圈子,“大伴,你说朕该怎么给他什么奖励才好,让他弄个总兵干干怎么样?” “恭喜皇上,徐公子立了什么大功?”王承恩也诚心的道了个喜。 “宰了建州一个大贝勒!换成在大明,差不多是是个国公吧!真是让朕好好的出了一口气!”朱由检稍微解释了下。 徐铮立功就等于內侍立功,王承恩自然也能跟着沾光,所以一样的高兴。 “同喜同喜!”朱由检这话确实说到了王承恩的心里了。 “皇上您可是金口玉言,不过不会真的让徐公子做总兵吧?”王承恩系综合说到。 “哈哈,不到二十岁的总兵,啧啧!” “咦,朕刚记起来,梁廷栋举荐孙元化做了登莱巡抚吧?”朱由检仔细回想了下。 “是的,五月份的事!” “徐卿的这两个弟子都是大才,一个替朕巡抚登莱二州;另一个军功赫赫,有这样的好弟子,徐卿有福气啊!”朱由检连连感叹。 “朕得替徐光启一碗水端平了,总兵就算了,钦命参将吧,嗯,就这么定了!”朱由检终于下了决定。 王承恩心说“钦命参将”那还不就是“总兵”! “大伴,你拟道旨意,这次参加反击战的有功将官一律封赏,具体标准等明天早朝的时候跟六部和内阁商量下,尽快订下来!” “至于徐铮和新军的嘉奖仍用中旨,朕要好好的犒劳犒劳他们!” 由于徐铮的横空出世,干扰了这个时空的历史。 按照原来的记载:韩爌于崇祯三年一月份致仕(韩爌是东林党人,袁崇焕的坐师),李标于三月份致仕(东林大佬赵南星的弟子,同情袁崇焕),成基命于九月份致仕(师从叶向高,杨涟的同门,保袁派)。 最终崇祯朝末期的内阁大权落入周廷儒和温体仁之手。 但是现在历史发生了一点改变,韩、李都还在职,钱龙锡(推荐袁崇焕督师辽东,同时曾主审魏忠贤结党案)和原来一样,引疾归家。袁崇焕也蹲在大牢里。 徐铮和祖大寿的报捷文书冲淡了很多事情,也缓和了崇祯三年紧张的朝政。 孙承宗和马世龙在蓟州城门外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以及欢迎仪式。 很多老百姓听说被女真占领的地方已经全部收复,还斩杀了女真大将,也争先恐后的来到城门观看胜利之师的威武风采。 徐铮和祖大寿在路上,已经接到了孙承宗的回复,并被告知城门的庆祝仪式之事。 徐铮则是无所谓的态度,再加上没经验,所以没怎么把这事放在心上。 祖大寿则不然,在路上搜集了不少的红绸绫罗,赶做了很多红旗,把剩余的边角料让骑兵们在身上或多或少的佩戴上,用祖大寿的话说既可以增加部队威武的气势,也可以凭添庆祝的喜庆气氛。 李天华看了眼红,于是请示了徐铮,新军是否也照此执行? 徐铮反问李天华:你们都是车载步卒,就算身上缠满了红绸缎,谁又能看到? 最后还是女人们别出心裁,在王月娇和林黛眉的带领下,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