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弄巧不成拙_看她弄巧不成拙 第1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看她弄巧不成拙 第113节 (第2/2页)

,说了几句真心话:“同学们,四年磨一剑,今晚,终于到了要亮剑的时候了。”

    ??说着,他眼眶竟然忍不住地泛湿。

    ??他刚才叫的那一声“同学们”,绝对不是泛指,他眼前坐着的这些人,从中年到青年,一个个都是他亲手带过的学生。

    ??经历了多少人,多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多少经验的累积,多少资本的加持,他们才终于打磨出了这样一部作品。

    ??看大家都因为他有些泪目,年又青不想把场面弄得太煽情,于是没再继续,看着所有人,简简单单地说了句:

    ??“别的话不多说了,都在作品里。”

    ??“希望能让全世界看到,我们的国漫,也不差。”

    ??北京时间晚八点整,观众席灯光关闭,全场屏息以待,静候银幕亮起。

    ??由长胶片演变而成的黄色巨龙,飞过绿色的屏幕。

    ??熟悉的音乐响起,1500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

    ??所有人都目不转睛。

    ??众所周知,《盘古》来源于中国最早的神话故事。

    ??但这部电影,并未止步于对内容的复刻,而是对原本的故事进行了重构,制造了更加分明的冲突。

    ??除此之外,特效处理更是精进。

    ??尤其是结尾,堪称神来之笔。

    ??神话故事中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本人也每天长高了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后来,盘古氏死了,他的身体各个部分就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神话。[1]”

    ??但电影的结尾,却对这个故事进行了延伸。

    ??盘古的眼,从自古就有的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看至“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科技领先历程。

    ??盘古的鼻,从时光烘焙的古色古香,嗅至富饶的稻谷飘香。

    ??盘古的耳,从高山流水、长恨歌、梅花三弄,听至百花齐放的华语乐坛。

    ??盘古的喉,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歌颂至当代青年在国际舞台上的掷地有声。

    ??盘古的长臂,丈量着东部日出,西陲日落;北边漠河,南沙群岛。

    ??盘古的胸膛,海纳百川、壁立千仞。

    ??盘古的双腿,真实走过它诞生后的漫漫历史征程。

    ??盘古的每一寸身躯,都被赋予了真实的意义,它带着中国人特有的信仰,落进了历史长河中的每一寸日常。

    ??这位开天辟地的神,化成一阵轮回往复的风,照亮了上下五千年的漫漫征程。

    ??电影放映完毕,台下观众掌声雷动。

    ??其中很多人,更是热泪盈眶。

    ??之后,出品方和主创团队上台接受媒体采访。

    ??太多记者,被这部电影震撼,仿佛从中看到了国漫的未来。

    ??甚至有人提问着,几度落泪。

    ??但偏偏有极个别人要从中作梗。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人群中一个穿着紫色西装的记者举起了手,不过,她提的问题跟前面的不一样,很是刁钻。

    ??她将挑刺的目光瞄准了这次的投资方,看着廖清杉,直接挑明艺术创作背后的利益链条,咄咄发问:“前几年,中国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倡议,你是否乘着政策的东风,才敢做这样大胆的投资,因为不管拍得怎么样,观众一定会买账。”

    ??言外之意很明显,拍得再烂,也有人看。

    ??廖清杉站在台上,西装笔挺,气质矜贵,面对这样带着些挑衅的问题,他目光沉静,给出的答案,字字珠玑:

    ??“观众的信任,是我们精益求精的动力,不是我们敷衍了事的借口。”

    ??他四两拨千斤地,反击了她问题里的挑衅。

    ??说话时,他声音一如既往的清亮,带着未泯的少年心性,诚恳谦逊,不骄不躁。

    ??“未来的路还很长,[见我]将会与更多的同仁一起,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应如是坐在台下,抬眼看着舞台上意气风发的他,忽然忆起伦敦的那个狼狈冬夜。

    ??她站在伦敦的街头,给应书郡打电话,诉说自己所有无处安放的少女心事。

    ??那时,她正面临着转专业的巨大挑战,爱情也被迫划上休止符。

    ??她那个时候觉得,长大后的一切,好像并不是那么美好。

    ??应书郡听完,没有跟她说,残酷才是长大的真相。

    ??也没有欺骗她,时间终究会治愈一切。

    ??他只是温柔地,跟她说了一句寄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